冥想训练4:聚焦于快乐或不快乐的感觉

冥想练习6个月前发布 Re
150 0

练习4:聚焦于快乐或不快乐的感觉

现在就请你试试看,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。请你再次把书放下几分钟,轻轻闭上你的双眼,聚焦在你的身体感觉。但不像上一个小练习那样使用中立的感觉,在这次的小练习中,请你聚焦于身体一个愉快感觉或不愉快的感觉,例如,你可能会感觉到你的手脚很轻松,或是感觉到肩膀有点紧绷。

通常,你大概会试图抗拒不舒服的感觉,紧抓住舒服的感觉,但是当你翻转过来,应用「与他人分享愉快的感觉」,和「静坐代替他人承受难过感觉」的原则时,情况如何?这么做,是否改变了你的体验?

冥想训练4:聚焦于快乐或不快乐的感觉

短暂的情绪

我们经常未能觉察到自己的感觉,当它们强烈失控时(不论是很愉快或很难过的感觉),我们当然就会注意到,但其余时候,它们就好像存在于背景中,默默影响我们的生活观。情绪的变化速度——从一种情绪变成另一种情绪——也可能导致我们无法妥善加以区分、界定。不妨回想一下,你上次感到快乐时的情景,你还记得快乐是从何时开始的吗?花个一分钟的时间想想,看你能不能明确指出快乐的情绪从哪一刻开始、在哪一刻结束?愤怒呢?你还记得你上次什么时候感到愤怒的吗?你也许还记得令你愤怒的情况或原因,但你还记得愤怒的感觉从什么时候开始、在什么时候结束的吗?什么因素导致那些情绪突然消失了?是因为情绪都发洩完了?还是有更重要的事物,吸引了你的注意力?或是,你原本的情绪,只是被另一种情绪取代了?

情绪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拥有极大的影响性,但我们对情绪的了解却非常少。神经科学家能够非常正确地说明生理运作的情形,行为科学家能够解读这些资料,对我们为何会这样或那样感觉,提出合理的解释。尽管这些资讯相当有趣、也很有帮助,但能够改变你的感觉吗?更重要的是,能够改变你对你的感觉的反应方式吗?我知道自己不该经常生气,因为愤怒会释出有害的化学物质到我的身体里,导致我的血压升高,但知道这件事并无法阻止我生气。同理,我知道应该放松一点、不要太过忧虑,这样能够减少压力,但如果我已经忧虑到快疯了,知道这件事对我同样也没有什么帮助。有时,在智识上知道一件事,和日常生活的实际情绪体验,两者间有明显落差,判若鸿沟。

就像我的老师问我,想不想学会过没有情绪的生活(没有坏情绪,也没有好情绪),你真的能说自己想过无情绪的生活吗?感觉是生活体验的基本成分,当我们被一种难过的情绪淹没时,感觉自己无能为力,当然希望能够摆脱这些痛苦的情绪,但其实情绪都是短暂的。

人们开始学习静坐冥想时,往往试图摆脱情绪,或是害怕冥想可能把他们变成某种中性的人,没有任何情绪感觉。我们已在前文中看过,根本不会这样。

情绪是面滤镜

情绪影响我们对人、各种情况,以及生活环境的认知,影响我们和人、各种情况,以及生活环境的关系,因此情绪是「我们」和「世界」之间的滤镜。

当我们感到愤怒时,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可能很险恶,我们把情况视为阻碍,把其他人视为敌人。但是,当我们感到快乐时,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可能就是个相当友善的地方,我们把相同的情况视为机会,把相同的人视为朋友。其实,我们周遭的世界并未改变那么多,但情绪却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截然不同。

当我想到「情绪是面滤镜」的概念时,我就想起我假日时喜欢去的一个地方,那是个粗旷、朴实的地方,靠近海边,大自然的力量很强,天气多变。每次去那里,我总是喜欢坐在某张椅子上,从那张椅子上,我可以眺望耸立在村落旁的巨大峭壁,还有海滩和一望无际的海洋。天气晴朗时,那座峭壁看起来很壮观,颜色深红,给人雄伟壮丽的感觉,纵使从远处眺望,都能够看到每一个小细节。

在晴朗的天气下,那座峭壁令人惊嘆敬畏。但是,当天气稍微变得阴郁一点时,那座峭壁的景象整天不时变化,有时显得阴沉,在云影的笼罩下,呈现近乎无光泽的褐色,其他时候看起来则是硫磺色,若云层相当深厚,看起来就是墨绿色。有时候,在暴风雨天,那座峭壁彷彿完全变了样,看起来几乎是黑色,山嵴顶的尖角仿若噼向天空。在这种天气下,那座峭壁看起来令人觉得压迫感很重,甚至有点阴森险恶的感觉。其实,峭壁本身根本没有改变,只不过是上方飘过的云朵创造出来的假象。同理,情绪这面滤镜,创造了世界在我们眼中的假象。

关于情绪,还有一点值得讨论,也就是区别短暂情绪(例如短暂的快乐或悲伤感),和比较根深蒂固的习惯性情绪(例如习惯性的快乐或悲伤感)两者的差异。在冥想领域,有时使用「特质」(traits)和「状态」(states)这两个名词,来讨论两者的区别。

特质

「特质」是描绘一个人的性格的情绪,例如「爽朗的艾美」,或是「忧郁的马克」。这些特质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、社会薰陶,以及一路以来遭遇过的各种体验,犹如基因密码的一部分,令人感觉好像一个人的本性,所以很多人并未察觉到自己的特质。

请你花点时间想想,你可能有哪些特质?你的人生观是什么?你觉得人生顺利,还是困难重重?你觉得生活令人愉悦,还是比较像是件苦差事?静坐冥想的成效,并不取决于哪种人生观,虽然你可能会觉得前者的生活方式明显比较愉快。那么,你的朋友、家人和同事呢?我相信,你周围一定有抱持着两种相反人生观的人。

光谱的一端是那些几乎凡事都能做出负面、悲观诠释的人,包括中乐透、谈恋爱、工作升迁等,他们都能有负面看法,有时甚至会变得非常愤怒,对生活时有怨言,经常大发牢骚。光谱的另一端则是那些非常乐观、爽朗的人,乐观到令你不禁怀疑:「这个人是认真的吗?」当然,他们有时可能不是那么「认真」,但有些人无疑天性乐观,比较容易满足。这些比较常固定出现的情绪,可比作一个人的性格特质。

状态

「状态」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来来去去的那些短暂情绪,也许有人对你说了听起来不怎么令人愉快的话,或是你的小孩刚学会走路,或是你收到一个坏消息,这些事情可能引发某种情绪,这些情绪来了、又消退了,让你的生活充满「起起伏伏」。举例来说,你可能在开车途中,对另一个驾驶感到恼怒,但下一刻电台播出的内容引起你的注意,令你哈哈大笑,就把先前的愤怒给忘了。或者,可能是比较严重的情形,例如在你失去工作之后,陷入了一段长时间的忧郁,持续了好久,感觉才退。

不论是哪种情况,情绪来来去去,显示它们是暂时的「状态」,不是性格「特质」。有时,某种情绪状态可能变得太深、持续太久,感觉起来开始像性格特质,彷彿这些情绪强烈到令人无法摆脱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情绪甚至可能开始定义我们是怎样的人,像忧郁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所以,「特质」和「状态」有时好像分不清,但了解两者的差别是有益的。

顶空与情绪

这么多年来,我试过多种不同的静坐冥想技巧,还是觉得最清楚、简单、易于理解和做到的情绪处理方法,就是先前讨论过的思想处理方法,毕竟思想和感觉是很难分开的。你的思想左右你的感觉吗?还是你的感觉左右你的思想?正念是愿意停留在自然的觉察状态,不试图评断任何浮现的情绪,既不对抗感觉,也不被感觉牵着鼻子走。静坐冥想则是提供了练习觉察这些情绪的最佳状态,而顶空就是使用这个方法产生的结果。顶空不代表你摆脱了这些情绪,而是能够放松地和你当下的情绪自在共处。

我们常将思想定义成「好思想」或「坏思想」,也常这样对待、处理情绪。很多人听到我这么说的反应是:「什么鬼?你怎么能告诉我,愤怒并不是『坏』事呢?我刚才对某个人大叫,你说那不是『坏』事?感觉糟透了,当我愤怒时,我感觉快爆炸了!愤怒有什么『好』的?」愤怒引发的后果当然很不同,练习节制很重要,但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,比较有益的做法是採取开放的心态,对情绪的本质保持好奇和兴趣,不是根据你以往的经验,对这些情绪贴上「好」或「坏」的标籤,否则我们就会持续以往的心态,一直追求「正面」情绪,试图摆脱所有「负面」情绪。这件事只有你自己才能研判效果,知道这个方法对你是否管用。

接下来,我们进入「温和的好奇」(gentle curiosity)这个概念,请你注意观察当情绪来来去去时,你的身心发生什么变化。切记,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获得顶空——不论当下什么情绪,你都能够自在以对。这意味的是,坐在路边,观看各种思绪流过,不要因为看起来很诱人,就被捲入其中,也不要因为看起来很吓人,就想逃离。这项技巧不是试图阻止情绪发生,跟思想一样,情绪是自然产生的,重点在我们如何处理这些情绪、如何反应。

透过静坐冥想来处理情绪时,我们不需要对情绪赋予更大的重要性,毕竟它们已经引起足够的注意了。我们必须找到方法,更有技巧地和它们自在共处。我们必须找到方法觉察自己的情绪,体验这些情绪,承认它们,对它们处之泰然,别任由它们摆布,而正念和静坐冥想教我们做到这件事的最佳方法。

理智上,我们可以学会赏识所谓负面情绪的价值。我常听到人们说,如果不是因为人生中某段艰辛时期,后来绝对不可能做到今日达成的事,所以就算可以回到过去,他们也不会想改变那段艰辛的歷程。随着时间过去,眼界愈变愈大,我们对情绪的体验,可能产生很不同的看法。

人生充满了各种变化,当坏事发生时,你应该告诉自己,你有办法、也有能力应付,这样的心态是有益的。当然,这不是说,这么一来,你就不会体验到难过的感觉,因为毫无疑问地,你会。但是,学会用这种方式来看待这些感觉,将使你更快、更容易放下。

© 版权声明

相关文章